回顧肥料造粒的歷史,肥料原來是不造粒的,幾千年來沒有造粒的記載。肥料造粒的習慣是來自于化肥,一方面是為了使化肥利用率提高,讓養分緩釋減少流失;另一方面是為了施肥好操作,便于機械化施肥,同時也使肥料產品美觀便于銷售。生物有機肥一般不需要造粒,特別是吸附大量菌體的固態微生物肥料不宜造粒。即使在造粒有機肥外面噴活性微生物,造粒或噴菌烘干過程都會損失相當數量的活性微生物。工廠造粒一般是要往肥料中添加黏合劑,如黏土,使得產品的肥力被稀釋。造粒過程是要增加人工、動力等成本的,為了美觀,往往造成產品銷售價格升高。
不造粒的生物有機肥效果如何?
豬糞生物有機肥粉狀物
生物有機肥可以促進土壤疏松,其中的微生物也需要疏松的環境才能有較地發揮作用。造粒過程對微生物是不利的,我國施肥過程大多采用覆土農藝操作,所以不造粒生物有機肥直接施人土壤是合理的農藝措施。最能體現生物有機肥肥料特性的果樹、蔬菜、茶葉等都是施肥后覆土。因此凡覆土施肥的農藝過程,都不需要造粒,直接使用分散的生物有機肥,農作物品質和產量上都可獲得滿意的效果,而且節省了造粒成本。不造粒肥料售價比造粒肥料售價低。在需要改良土壤性質的大田作物上使用不造粒生物有機肥效果也很好,性能價格比也很高。
什么情況下生物有機肥需要造粒?
牛糞生物有機肥顆粒
生物有機肥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造粒。需要造粒的只有3種情況:一種是施肥過程隨機械化播種同時進行的大規模機械化作業,一般覆土不完全或不覆土, 未造粒生物有機肥易被大風吹至田塊一側造成施肥不均。將生物有機肥造成易于機械化施用的圓形顆粒。二是水田施肥,未造粒生物有機肥未犁人土壤就放水插秧,造成生物有機肥浮于水面,隨風蕩漾造成肥效不勻,使用顆粒肥可使顆粒肥均勻地沉于水底。三是有機無機復混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造粒。由于有機無機復混肥中的化肥比有機肥重,兩者比重不同,若不造粒復混于同一包裝袋中,在貯運過程中由于翻轉常使化肥與有機肥分層,無法均勻使用。
喜歡造粒的農民一般覺得造粒的生物有機肥漂亮,外觀好看,又黑又亮,誤以為這種肥像藥丸,技術含量高。同時還受所謂的傳統經驗影響,認為肥料又黑又有臭味才是好肥料,經過機械加工的更是好肥。殊不知這是對漚肥的樸素認識,漚肥要經過長時間漚制,達到又臭又黑后才算漚制成功。品質好的生物有機肥應該是經過發酵的呈深咖啡色,而且不臭。機器加工只改變形狀,并不改變肥料性質。如果一味追求黑色具臭味的肥,對于生產商很易做到,只要發酵不充分就臭,凡臭的肥料都是在不斷地揮發并導致有效成分的損失。喜歡黑色的就多摻煤粉,喜歡亮的多摻黏土多拋光多滾幾圈就能實現。有些因添加材料過度,施用于田間過了一個栽培季節仍然原樣躺在土里。可見,造粒肥既提高了價格,并沒有增加肥效。對于施肥過程采用覆土農藝的,施用不造粒的生物有機肥是最合算的。覆土農藝過程中使用造粒肥的只是多花錢,形式上漂亮好看而已。